本文共14023字|每次想去山西前就来看看
??点击上方图片,获取近期游学路线
Hi亲爱的朋友们,往期我们写过不少山西攻略,或关注某个城市,或聚焦于具体景点,但时常觉得还是不够系统,所以这一次,我们整理了一份山西全省主要的文化景点清单~!
全文长达万余字,列出的景点多达上百个,部分景点还补充了往期写过的详细攻略,并配上了景点分布示意图。不敢说非常齐全,毕竟山西古建文物数量极其庞大,很多县市的小众古建我们未能列举,但这篇文章已基本包含了大多数游客会去到的山西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景点,类型以博物馆、寺庙古建、石窟石刻、遗址为主。
*注:以下景点按照地级市分类,排名不分先后
你大可按图索骥,相信能为你的山西文化之旅提供一个大致的指南,每个景点有什么看点,一目了然~文末还有10多篇与山西有关的往期文章,可以收藏着慢慢看。
最后,一个小广告~关于山西,我们几乎全年都有文化游学路线,三晋大地,待君问古;山河有知音,静待君问。
添加客服
电话咨询:13661741080
> 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全省最大、最顶级的文物中心,收集了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50多万件考古出土文物,是了解山西历史文化的最佳窗口。
详见往期文章:一文看懂山西博物院8大文物
北齐壁画博物馆:全国第一座以北齐壁画为核心的墓葬壁画专题遗址类博物馆,代表北齐绘画最高水准的徐显秀墓壁画是顶级文物。
详见往期文章:听我的,山西的这个小众壁画博物馆一定要去!
山西青铜博物馆:这是全球唯一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是山西博物院青铜类文物的分馆,它和太原博物馆内部是相通的,建筑外观形似“五桶方便面”,建议放在一起参观。
太原博物馆:这里主要展示的是太原从晋阳古城到明清府城的三千年文明史,镇馆之宝是春秋时期的赵卿墓车马坑。它常与山西青铜博物馆联袂展出,建议放在一起参观。
晋商博物院:这是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一座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地方人文历史博物馆。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是了解晋商历史与民国山西的重要场所,建筑本身也很有特色。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吕祖庙属于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观之“中宫”,是供奉唐代吕洞宾的道观,历经明清扩建,如今已化身为山西古建筑博物馆。五进院落里文物众多,尤以全国唯一的九宫八卦院建筑、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涅槃变相碑、唐代常阳天尊像“纯阳三绝”著称。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五代时期的一处城市遗址,这里曾是赵国初都、北朝霸府、唐代北都,李渊起兵反隋、五代政权更迭等重大事件均与此地相关;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则是以晋阳城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专题类博物馆,参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这也是太原的第101座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其中“煤海探秘”景区最大的亮点就是地下模拟矿井,你可以亲身体验煤炭工人生产、生活,了解煤炭工业从古到今的生产场景和发展历史。
> 寺庙古建
晋祠: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是国一,也是来太原必去的一个地方。最早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
永祚寺(双塔寺):距离太原市中心四公里的永祚寺因为寺内双塔高耸入云,所以也叫“双塔寺”。寺庙不同于我国传统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习惯,而是坐南朝北,背依太行群峰,面朝汾水流域;“文峰塔”和“宣文佛塔”双塔则太原现存最高的古建筑,也是太原的标志性。
净因寺(大佛寺):净因寺藏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处的土堂村,面朝南方,东面紧邻汾水的潺潺流淌。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大佛阁内供奉着一尊高达9米的大佛;寺庙旁的古柏因长势奇特、怪异,被俗称为“土堂怪柏”,成为太原的一大奇观。
崇善寺:崇善寺是“三晋名刹”,现存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和主体建筑大悲殿。在这里,明代建筑尽显古朴大气,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千钵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明代雕塑栩栩如生。
窦大夫祠:这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窦大夫祠有一个叫“虹巢”的窑洞,是傅山在明末清初年间隐居之处。傅山的《虹巢》诗中“汾水新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即作于此。
太原文庙:太原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明代重修并扩建,是国内存量极少的省府文庙之一。
> 石窟石刻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处的天龙山腰,造像还是因为高超的雕造技法而为世人所知,世称“天龙山样式”,但石窟内的240多尊造像却都被盗凿,因此也被称为“无头石窟”。近年部分佛首回归引发关注。
详见往期文章:没有人可以笑着走出这座无头石窟群
龙山石窟:龙山石窟与天龙山石窟毗邻,但它们的本质却截然不同。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纯道教石窟,龙山上的童子寺燃灯塔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石质灯塔。
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开凿于北齐时期,是目前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体态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
> 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外观汲取火山、龙壁和云冈石窟等元素;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北魏、辽、金三代的文物享有盛誉。如果时间有限就重点欣赏:陶联枝灯、司马金龙漆屏风画、司马金龙石雕棺床、司马金龙墓出行俑群、北魏蓝色玻璃瓶、琉璃鸱吻、石雕佛坐像等等。
除总馆外,还有9座分馆对外开放,即梁思成纪念馆、平城记忆馆、明堂遗址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北朝博物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魏碑书法家张霭堂故居纪念馆。此处不再具体展开。
中国雕塑博物馆:石窟和寺庙里的塑像为大同赢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中国雕塑之都”,而中国雕塑博物馆同样不愧对这个title,这是中国首家雕塑专题博物馆,填补了中国近现代雕塑收藏陈列的空白。
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陈列馆位于大同古城西城墙南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是36幅城墙老照片;下层通过北魏、辽金、明代城墙夯土遗迹和城墙出土遗物,展示了大同城墙的历史演变、修复历程、建筑结构及文化内涵等。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1937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地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奄奄一息的劳工就被扔到野外或旧煤窑里,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这里见证了日军侵华期间占领大同后,掠夺煤矿、残害矿工的历史史实,但进入之前,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
> 寺庙古建
华严寺:这是一座拥有30多座单体建筑的辽金寺庙建筑群,分为上、下华严寺。下华严寺的主殿薄伽教藏殿是八大辽构之一,其中的天宫楼阁壁藏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之孤品”,还有31尊辽代彩塑不容错过,合掌露齿菩萨被赞为“东方维纳斯”。
善化寺:俗称南寺,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辽金寺院建筑群之一,其中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八大辽构之一),天王殿(山门)、三圣殿与普贤阁都是金代建筑,其余两侧配殿和钟鼓楼为明清时期建筑。看点除了辽代建筑本身外,还有五方佛和二十四诸天像。
悬空寺:一座漂浮在悬崖上的寺庙,没有千吨地基,只有数根木头支立,却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地震各种灾害侵袭,依然巍峨不倒,这就是悬空寺。这座奇险无比的“空中楼阁”也是我国罕见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
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中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一座;其长45.5米,高8米,最厚处达到了2.02米,由426块琉璃构件拼砌而成,比北京北海九龙壁还要大3倍。
另外,我们还写过一些小众古建,包括:永安寺、觉山寺、水神堂、法华寺、云林寺、慈云寺、观音堂、律侣神祠、荆庄大云寺。
详见往期文章:推荐8个山西大同的小众古建,全都是国保级文物!
> 石窟石刻
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始凿于公元5-6世纪的北魏王朝时期,是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四大石窟之一。毫无疑问,这里是大同最热门也是必去的景点。
云冈石窟详见往期文章:
更多大同文化攻略详见往期文章:
朔州市博物馆:原名“朔州市汉墓博物馆”,馆藏文物2.2万余件,它的馆徽就来源于镇馆之宝西汉彩绘雁鱼灯,为国家一级文物,但原间保存在国家博物馆;还有一件战国宋子三孔币,也是本地出土的孤品,目前也在国家博物馆。
应县木塔:大名叫作佛宫寺释迦塔,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始建于辽代,近1000年的时间里历经40多次大地震、200多发炮弹,却依然矗立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木塔为纯木结构,相当于20层高的楼房仅用榫卯结构;塔外有35种斗拱形制,被梁思成称为“斗拱博物馆”,但木塔一直在向东北倾斜,已不再开放登塔参观,且看且珍惜。
详见往期文章:应县木塔,中国人藏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净土寺:应县东北隅的净土寺始建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主殿大雄宝殿内的藻井是最大亮点,被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全是木质雕刻,以房梁划为9格,分作9个藻井,数当心间的藻井最大,构图繁复,造型美观。
崇福寺:崇福寺弥陀殿里的壁画、巨匾、雕花棂窗、琉璃脊饰、造像背光被称为五绝:殿檐下的巨匾为金代遗物;佛坛上西方三圣像的背光被认为是中国现存寺庙中最大、最美的一面;殿四壁340平壁画为金代水陆画卷,采用了先进的沥粉贴金技法。寺中曾有一尊珍贵的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但塔身目前存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塔刹在一旁的马邑博物馆。
广武汉墓群:广武汉墓群位于雁门关外长城脚下5公里,距山阴县40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汉墓群,共有298座封土堆,最高的封土堆有20米,最低的也有3米多,群历经2000年的历史、4700余次战争,能存留到现在是一个奇迹。
另外,朔州有一个右玉县被称为“中国古堡之乡”,其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军堡17座,民堡77座,全县近300个村庄三分之一以上现存或存在过古堡,保存较好的现在仍有14座,其中杀虎堡、铁山堡、云石堡、平集堡、破虎堡、残虎堡最为著名。它是古堡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类型与功能最全、体系最完整的县区之一,可谓“中国古堡看山西,山西古堡看右玉”。
以及,右玉的宝宁寺内原藏有136幅明代水陆画,是现存唯一完整的水陆画全图,画工深厚,生动细腻,又被称为“流动的敦煌壁画”,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 寺庙古建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拥有自唐以来大量珍贵寺庙建筑及造像、壁画、宗教文化,2009年五台山的十个景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些附属寺庙详见往期文章:五台山不只有佛光寺和南禅寺,这12处景点也值得一去!
佛光寺: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建筑、塑像、壁画、墨书题记“四绝”同殿,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它的发现打破了此前日本人宣称中国已无唐木建筑的妄言。佛光寺甚至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中。
详见往期文章:建议所有人去山西佛光寺,先去看看莫高窟第61窟
南禅寺:南禅寺大佛殿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木构建筑,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殿内的华严三圣、胁侍菩萨和力士为唐塑精品。
详见往期文章:一文看懂山西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
广济寺: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明清两代局部予以修葺,现存大雄宝殿为元代原构,已近700年的历史,殿内塑像与殿同期塑造,保存完好。
代县边靖楼:民间有一句顺口溜:“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老百姓认为代县的边靖楼应与应县木塔、河北隆兴寺的菩萨像齐名媲美。边靖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于1476年,之后的边靖楼可屯兵一千多人、架炮一百多尊,被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详见往期文章:山西古建之旅千万不要错过这个“体制”外的县城!
阿育王塔:中国有19座阿育王塔,其中5座在山西,而代县的阿育王塔则是全国范围内位置最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更神奇的是,它就坐落在代县人民政府院内,想进这里参观,你得先去县政府~
代县文庙:是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大多是明代修复的,华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州文庙之一,规模宏大。
定襄洪福寺: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坐落在一座土台之上的洪福寺,远看平平无奇,但正殿那九尊宋代彩塑定会让你不虚此行,这些彩塑造型灵动,法相庄严,排列和谐,栩栩如生,极富艺术魅力。
公主寺:公主寺现存建筑物均属明代遗物,最大的看点是过殿内保存的200多平米的明代壁画(和永乐宫壁画并称“南北双珠”),以及十八罗汉等30多尊彩塑。
岩山寺:繁峙县岩山寺的壁画是金代宫室画的代表作品,壁画中大量的建筑、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人物行为等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体现,因此被称为“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金洞寺:作为忻州冷门国保,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它是山西罕见的宋代木构中保留“移柱造”工艺的孤例。这种为了扩大殿堂空间而移动柱网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后来辽金建筑。转角殿的斗拱和梁架结构堪称宋代建筑教科书。
> 关隘长城
雁门关:它是我国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是扼守山西的咽喉之地,自古以来就以险著称,是历史最悠久、战争最频繁、商贸最活跃的古关隘,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和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关王庙:在阳泉玉泉山的半山腰处有一座红墙灰瓦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有着“全国现存最早武庙建筑”的阳泉关王庙,正殿保持着宋代《营造法式》的建造规范,被众多古建筑专家赞誉为“古建筑之瑰宝”。
娘子关:娘子关原名苇泽关,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以险峻和“水乡”风貌著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依山傍水,居高临下,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冠山书院:平定素以“文献名邦”饮誉三晋,这一美誉的由来离不开冠山书院的影响。冠山书院自古被历代文人所仰慕,元朝中书左丞相吕思诚、明朝南京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冠山书院读书治学。现存建筑除夫子洞为明代开凿,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玄中寺:玄中寺兴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27年),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中主供的是如来佛,但玄中寺供的却是弥勒佛,这是因为玄中寺是净土宗的念佛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也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的“祖庭”,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圣地。
碛口古镇:碛口古镇位于吕梁临县城南约五十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它是历史上的晋商发源地之一、黄河上的重要商贸渡口,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保存有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民居村落。碛口古建筑群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则天庙:则天庙位于吕梁市文水县南徐村,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全国唯 一一座祭祀女皇武则天的祀庙。
梵安寺塔:此塔原为梵安寺附属建筑,现寺已毁。塔身由青砖砌成,为楼阁式塔,是山西省唯一无尖砖塔。
> 古城古镇
平遥古城: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它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至今仍有一万多居民在古城内生活。1997年,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静升古镇:“晋中第一镇”、灵石“小江南”都是人们对这里的赞美,2003年入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镇子四周沟壑纵横,层层梯田环绕,远眺给人以完美的山庄别墅之感。
> 晋商大院
乔家大院:俗话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作为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几乎可以说是晋商大院的代名词,而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又令之蜚声海内外、名气大响。
渠家大院:渠家从“货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晋中八大富户之一,从渠氏第十七代源字辈进入鼎盛,当时人送外号“渠半城”。保存下来的渠家大院是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大院内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戏台与戏园。现在,渠家大院被开辟成了晋商文化博物馆。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三多”取自多福、多子、多寿之意。曹家大院不仅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特色,还吸收了欧洲的古建筑风格;太谷曹家生意最兴盛时,国内各地的商号竟达640多家,雇员近五万人。
常家庄园:和其他家族不一样的是,常氏家族坚持以儒铸魂,以商兴业,儒商融汇,商儒互援。“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曾是晋商文化的缩影,但常家大院最大的特点不在其大,而在于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历史底蕴,以及集南北风格之大成,融院落园林于一体的特色。
王家大院:王氏同样是从小买卖开始逐步成为豪商巨贾,再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人称“三晋第一宅”,也是整个山西省唯一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的案例,它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无不精雕细刻、独具匠心,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
> 寺庙古建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组成部分,以明代彩塑艺术闻名于世。寺内各殿塑像满堂,大小塑像共计一千余尊,多为明代所塑,少部分为清代补塑,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是我国明代塑像中的佼佼者,堪称“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镇国寺:和双林寺一样同是世遗平遥古城的组成部分。万佛殿是镇国寺的精华所在,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介休后土庙:这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全真道教古建筑群,庙内所有建筑的屋顶都用琉璃瓦及琉璃艺术部件覆盖,基本都是黄、绿、蓝、白、赭等五彩制成,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殿内还有千余尊“万圣朝元”明代彩塑,承袭宋元丰韵。
详见往期文章:马可波罗说:中国的屋顶都是黄金做的
介休祆神楼:当地俗称玄神楼,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所建造,全部以琉璃瓦覆顶,工艺复杂、气势恢宏;同时是我国现存唯一祆教建筑遗存,是研究我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
太和岩牌楼:距介休城东北16公里处的琉璃牌楼为清代建筑,是原真武庙中的一献坊,现在庙已踪迹全无,只剩下了此牌楼,上刻“太和岩”三字。因它通身包砌精美华丽的琉璃饰件,当地人称之为琉璃牌坊。牌楼通身包砌琉璃饰件,整个建筑绚丽、高贵、庄重而典雅,色泽鲜丽,造型传神。
张壁古堡:始建于十六国的后赵时期,距今1600多年,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是国内仅存、世界罕见、堪称标本的,以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构成的完整古代设防村落文化遗存,也是山西省唯一双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
榆次城隍庙:是榆次现存古代建筑中时代较早、规模较大、整体保存较好的道教建筑群。现存建筑除显佑殿为元代遗构外,余皆为明清建筑。这里随处可见蓝绿琉璃,各处大殿均以琉璃瓦覆顶,顶部有琉璃花脊吻兽,是榆次境内诸多古建筑中,使用琉璃最多且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玄鉴楼:这座建筑在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评为 “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古建筑”之一,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濒危遗产名录,拨款5万美元进行维修。
详见往期文章:这座山西古建为什么能入选世界最美古建筑?
> 寺庙古建
潞安府城隍庙: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建筑群见证了长治700余年的历史沧桑,它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集元、明、清三代古建筑于一体,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
法兴寺: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401年),其中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被誉为“法兴寺三绝”。
崇庆寺:该寺创建于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现存建筑千佛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地藏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寺内留存宋明彩塑达200余尊,西侧三大士殿内的宋代塑像最为精彩,其中,十八罗汉造像出自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是已知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八罗汉造像,前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钱绍武先生誉之为“宋塑之冠”。
观音堂:明代小庙,以满殿悬塑(泥塑)闻名,飞檐交错、五彩纷呈、彩塑瑰丽,内容繁复,精美绝伦,700多尊悬塑个个神态各异、顾盼如生。
天台庵:乍一看也许你会觉得它毫不起眼——建筑面积仅有90多平米,规模不大,院内只有一座空空如也的正殿和殿前一座碑文字迹也已模糊不清的唐碑,但它曾经被认为是全国仅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知道2014年发现了两处后唐墨书题记,才被学术界重新定性为“五代遗构”。
龙门寺:龙门寺是典型的深山藏古寺,寺庙因地处山峦叠翠、峭壁悬崖的龙门山而得名。它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木构建筑于一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立体博物馆”;寺内还有唯一一座五代悬山式建筑(西配殿)。
大云院:主殿弥陀殿是寺院最大的看点。这座建筑本身是我国仅存的几处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之一,保存至今颇为不易,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残存的五代珍贵壁画是迄今所至我国同期寺庙道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寺前五代遗存的七宝塔也是大云院的一大看点。
淳化寺:淳化寺隐藏在一片民宅之中,正殿坐北向南,梁架为彻上明造,建制规整,斗拱出檐深远,宋金风格明显;殿前有两尊宋代的石经幢。
原起寺: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相传是为了此地凤脉所建,现存的大雄宝殿和青龙宝塔都是宋代遗构,其余都是明清建筑。
佛头寺:和天台庵一样,佛头寺也仅存一座大殿。因为佛头寺内并没有发现建造年代相关的碑刻和文字记录,所以并不能完全确定大殿的创建,但专家根据建筑形制将它确定为宋代木构。殿内两侧山墙上有大幅的二十四诸天佛教壁画,画风自然,技法娴熟,人物逼真,沥粉堆金,笔力刚劲,判定为元代作品,十分珍贵。
回龙寺:回龙寺是坐北朝南的一进院落,它的创建年代不详,但现存佛殿是金代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佛殿内绘有清代工笔淡彩壁画53.7平米,正面以《西游记》为题材,画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故事。
夏禹神祠:为了纪念大禹而建的,创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皆为清代遗构。
关于浊漳河谷,详见往期文章:山西的这条古建路线,54公里云集了8大国保!
九天圣母庙:创建于隋代,现存正殿为宋代遗构、献殿为元代遗构、梳妆楼为明代遗构,其他建筑皆为清代遗构。庙内现存宋、元、明碑各1通,明碣4方,清碑12通,清碣10方,民国碑3通。
灵泽王庙: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筑为一体的建筑群。灵泽王大殿为金代建筑,前檐石柱为四角抹棱起线,均有金代确切记年,整座大殿梁袱用材硕大、结构简洁。
长治玉皇观: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结构并保留着宋金风格,大佛殿、西耳殿、山门为明代遗构,戏台、钟鼓楼为清代建筑。
金灯寺石窟:全国现存最大的明代石窟群,石窟依北壁雕凿而成,东西长171米,共16个石窟,佛龛造像8尊,殿宇34间,佛塔47座,石碑碣共49通,摩崖造像500余尊,规模宏大。
> 博物馆
晋城博物馆:来到文物大市的晋城,当然少不了博物馆的行程。不要错过昙始造像碑座、“时大彬制”紫砂壶、1:1复刻的二郎庙戏台及其他古建模型、金代二十八星宿彩塑造像、各类侍俑
> 寺庙古建
崇明寺:寺院中心的中佛殿是宋代遗构,其飞檐凌空、出檐深远(最长达5米),如同一只大鹏鸟展翅欲飞,明显的唐宋过渡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殿内梁架整齐平直,而其中一对“断梁”结构更是国内孤例,也是这里最大的看点。
开化寺:其中大悲阁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为宋代建筑,东隅观音阁为金代遗构,后院东配殿及东西角楼为元代建筑,其余都是明、清建筑。 除了大雄宝殿建筑本身之外,最大的看点当属大雄宝殿内的宋代彩绘《清凉图》,东、西、北三面墙壁长达26米,共88.20平米。
定林寺:整座寺院坐北面南,依山势而建,规模宏大,是高平22处国保单位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古建寺院。山门、莲花藻井、元代雷音殿、地藏殿明代壁画是这里最主要的看点。
铁佛寺:令铁佛寺名声远扬的是释迦殿内的30多尊明代彩塑。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并非视觉中心的主尊,而是环绕一周的二十四诸天,这些神像形态各异、表情夸张,但最引人注目、世所罕见的,必定是它们非主流的“爆炸头”造型——以铁丝、铁线为材料塑造出的须发、飘带、冠饰,不仅体现了雕塑师精湛逆天的技艺,也是晋东南独有的地方色彩。
王报二郎庙:2002年,有人在庙中南端戏台的基座石栏板上发现了“时大定二十三年”字样,由此确定了王报戏台的金代身份(建于1183年),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金代戏台,并由此证明了晋城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总圣贤翁庙:高平市伯方村里的第一大庙,这座道教庙宇因供奉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而得名“总圣仙翁庙”,也叫伯方仙翁庙、纯阳宫。主要看点是正殿东西两壁《唐玄宗泰山封禅图》、北壁《道教朝元图》。
羊头山石窟:羊头山石窟位于山西省高平、长子、长治三县交界处,石窟顺着山腰至山顶散布的巨大石块雕凿而成,有40多处洞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目前开放的有9个较大石窟,石窟具体细节详见往期文章:晋城高平保姆级访古攻略,请查收~
青莲寺:青莲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最早的寺院之一,分为上寺和下寺,这里珍藏着国内罕见的唐宋彩塑及不少宋金建筑,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弥勒殿和释迦殿。
府城玉皇庙:玉皇庙尚存284尊宋至明代的彩塑,120余平方米壁画,记得抬头看屋脊上已经失传的孔雀蓝琉璃构件,西庑殿内的元代二十八宿彩塑更是独冠天下的艺术珍品。
府城关帝庙:玉皇庙附近还有一座关帝庙,建议一同参观。这里最大的亮点是庙内的四根蟠龙柱和四根人物故事柱,柱身从上到下雕刻着蟠龙、各路神仙以及民间传说,人物众多,异常精美。
海会寺琉璃双塔:不要错过距离皇城相府2公里的海会书院和被古建专家称为 “国之珍宝”的海会双塔。低塔是舍利塔,高塔是琉璃塔。
> 古堡民居
皇城相府:这里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经筵讲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这座官宦住宅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相府呈城堡式建筑群,整体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
关于皇城相府里的具体建筑,详见往期文章:8个景点告诉你,为什么不能错过山西晋城
郭峪古城:距离皇城相府1公里有一个郭峪村,这里几乎可以看作皇城相府的前世。郭峪村由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古城建于唐初,它依山傍水、规模宏大,现存老狮院、小狮院、陈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院1100间,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
湘峪古堡:它是明代后期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居,是孙氏家族为抵御流寇土匪所建。因为孙氏兄弟中的老三孙鼎相曾担任过副都御史,所以也被称为“三都古城”。
姬氏居民:这座老宅是元朝遗存,距今已有700多年“高龄”,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实例,青石门枕外侧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姬氏置石匠”的题记。
柳氏民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后裔聚居地,明清古建群,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
> 博物馆
临汾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源自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以丰富的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和青铜器、戏曲文物等为特色,镇馆之宝是彩绘龙盘。
晋国博物馆:博物馆依托“曲村-天马遗址”兴建, 是山西省首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于一体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专题类博物馆。晋侯墓地遗址展重点展示了四组晋侯及夫人墓葬、三座陪祀车马坑,其中包括我国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陪祀车辆最多、规模最大的车马坑。
> 寺庙古建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由上寺、下寺、水神殿组成。水神殿内有近200平米保存完好的壁画,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内容丰富,如今已成为广胜寺壁画的代称,并与飞虹塔、《赵城金藏》一起,被称为广胜寺三绝。
详见往期文章:流失海外的文物不止敦煌藏经,还有广胜寺壁画
牛王庙戏台:在高平王报村二郎庙戏台被发现之前,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一直被当作我国最早古戏台。实际上,牛王庙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距今740年,比二郎庙戏台晚一百年,为元代最早戏台,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台,为亭榭式三面观舞台。
尧庙:始建于西晋,是历代国祭帝尧 ,民祭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俗称“三圣庙”,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一座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
小西天:位于隰县,原名千佛庵,因为寺院内的大雄宝殿有千余尊佛像而得名,这也是小西天最大的看点,1000多尊明代悬塑,满堂彩塑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场面极其震撼。
详见往期文章:山西最值得一看的3处悬塑(小西天篇)
蒲县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的柏山之巅,是一座规模宏敞、气势雄伟的宫廷式建筑。庙中的献亭础石、透雕八仙、晴雨石碑、八音铁钟、元代词刻、乐楼题记、千年唐楸极具价值,人称“七珍”。
霍州州署大堂:霍州署衙原为隋末中郎将宋老生的军中幕府,唐时为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元代曾作国王行宫,其作为州治署衙,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汾城古建筑群:汾城古建筑群的历史可追溯至唐贞观七年(633年),其以鼓楼为中心,依次排列着城隍庙、文庙、明伦庙等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城墙,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周长1508.3米,高13.3米,城门5处,城墙深5米,尽显古代建筑的雄伟与精湛工艺。
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指的就是这里——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而山西未经战乱,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东的总人口不及山西的一半。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内共有十八次大规模的迁徙,把山西人分散到十八省五百县,他们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陶寺乡,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考古实证表明,4000多年前,这里是一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丁村一带的汾河河畔,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我国正式发掘的第一个露天旧石器遗址。60多年来,在考古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发现了距今50万年至2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石器地点及遗址一百余处。
详见往期文章:为什么要去晋南看古建?这39个景点告诉你答案
> 寺庙古建
永乐宫: 位于芮城县,原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因修三门峡水库整体搬迁,是现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宫观建筑群。以元代壁画《朝元图》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人物众多,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详见往期文章:永乐宫《朝元图》286位神仙超全赏析!(附完整高清图解)
马村砖雕墓:在稷山县城西郊6公里的马村,有一片独特的墓葬群,它没有你想象中的阴森恐怖,反而呈现出了一派歌舞升平之景,令人称奇。这里是马村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家族墓地,段家曾经富甲一方,推测很可能是世代制作养生汤药的“药膳世家”,并有家训“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因此墓室中有众多的戏曲元素。
青龙寺:在距离马村砖雕墓不到几百米的地方还有一座保存着元代建筑遗构以及大幅元明时期壁画的青龙寺。立佛殿四壁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的精华所在。
广仁王庙:距离永乐宫不到3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晋南地区仅存的唐代建筑,也是全国仅存的唐代道教建筑——广仁王庙。广仁王庙因为庙内供奉水神“广仁王”而得名。
万荣稷王庙:是我国最早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俗称稷王)的场所,始创年代不晚于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因其正殿通长无大梁承托,俗称“无梁殿”,被宋代建筑学百科全书《营造法式》收录,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北宋单檐庑殿顶建筑。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同行多次探寻未果。
芮城城隍庙:芮城城隍庙的名气远远不及永乐宫或广仁王庙,但就冲着能在一座城隍庙里看遍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建筑(大殿的木构为宋代遗构;享亭为元代建筑;献殿为明代创建,清代时重修;寝宫为四合院布局的清代建筑),这里也值得一去。
鹳雀楼: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取名鹳雀楼是因为经常有河滩上的鹳雀到楼上栖息。但鹳雀楼在建造之初并不是用来观赏风景的,而是一座用于瞭望敌情的军事戍楼。
泛舟禅师塔:据说从东汉到清末,中国修建的塔在10万座以上,全国现存的古塔也有数千座之多,但禅师塔却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圆形唐代砖塔。
解州关帝庙:位于盐湖区解州镇,是规模最大、规制最高的关帝庙,被誉为“武庙之祖”、“关庙之冠”,建筑宏伟,雕刻精美。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飞云楼为中国古代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的杰出代表,结构精巧,造型独特,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
万荣后土祠: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地母)的重要场所,万荣后土祠被誉为中华祖祠,是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源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台湾同胞远涉重洋,来到万荣后土祠寻根问祖、拜谒后土圣母。
龙兴寺:龙兴寺内的龙兴宝塔是新绛的标志性建筑,龙兴寺有三宝:书法珍品《碧落碑》、大雄宝殿内的宋金泥彩塑像、难解冒烟之谜的龙兴宝塔。
绛州大堂:大堂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元代重建,我国现存的元代州府大堂数量极少,因此绛州大堂颇为珍贵,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三座衙署大堂之一。
福胜寺:前院最大的看点在弥陀殿内,有三大亮点:一是殿内佛坛供奉的元代彩塑“西方三圣”;二是扇面墙后的元代巨幅彩色悬塑“渡海观音”;三是东西两侧神台上的四大天王及十六罗汉像。
稷益庙:最大的看点在于殿内东、西、南三壁上留存下来的130多平米壁画——其以独特的农业主题在寺观壁画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画在墙上的农业史诗”。
新绛的景点详见往期文章:都来“国保第一市”山西运城了,就不要错过这座小县城!壁画和彩塑大有看点~
> 遗址遗迹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发现人类用火遗迹。
蒲津渡遗址&黄河大铁牛:唐代黄河渡口遗址,出土的巨型铁牛、铁人等是唐代桥梁和冶金技术的杰作。
禹王城遗址(安邑):夏禹曾在此建都;东周时为魏国国都安邑所在;秦代设河东郡治于此;汉献帝建安元年曾临时建都于此达半年之久;两晋时期为安邑县所在;北魏孝武帝神嘉元年分古安邑地为南、北两县,太和十八年迁北安邑县治于新城,旧安邑城从此逐渐沦为废墟。安邑古城由都城到郡治、县治,使用时间长达1056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司马光祠:位于夏县,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家族墓地及祠堂。其中,余庆寺大佛殿保存完整,为全省现存唯一北宋官式做法古建。
最后,附上一些与山西有关的往期文章:
添加客服
电话咨询:1366174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