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举办
“守护传承阐释创新──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
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现场,
推介了100个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山西2处上榜。
分别是:
太原迎泽宾馆、山西督军府旧址
太原迎泽宾馆
迎泽宾馆,因位于太原古城迎泽门旧址而得名,是迎泽大街建成后第一个太原市的地标建筑。
▲刚建成的东楼(1955年 摄)
图源:迎泽发布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两国政府的合作协定,苏联援助我国的157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很快启动,其中下达给山西的苏援成套项目有20多项,大批专家及中方陪同技术人员进驻太原。
▲上世纪80年代初的迎泽宾馆大门
图源:迎泽发布
为了接待大批苏联专家,1953年底,山西省政府决定建设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宾馆。立项初期,宾馆暂定名“交际大楼”。1955年5月,在工程即将完工之际,因工程立于太原旧城迎泽门之上而正式命名为迎泽宾馆。8月8日,东楼开业迎宾。
开业伊始,迎泽宾馆就定性为省委、省政府的接待单位,主要接待对象是国家元首、中央领导、外国援建专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从1955年到1960年苏联专家奉命全部撤走的六年时间里,有文记载,迎泽宾馆总计接待1100多人次的苏联专家(含少数东欧国家)。
1958年,入住专家人数达到高峰。接待这么多常驻外国人,招待所没有西餐厨师,于是求助外国专家局从北京友谊宾馆、上海锦江饭店调来厨师、理发员、司机,接待工作才有了保障。
▲五十年代迎泽宾馆举办宴会
图源:迎泽发布
为了活跃、充实专家的生活,迎泽宾馆每周举办一次电影晚会、舞会,邀请文艺界的名流到驻地表演。每逢两国重大节日,还组织专家参观人民公社,在社员家里做客。他们到工厂、学校参观,与工人、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小型演唱会等。中方周到、细致的服务,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之后专家奉命撤走时,许多人都眼含热泪,依依惜别。
▲五十年代迎泽宾馆举办舞会
图源:迎泽发布
迎泽宾馆西楼1977年建成投入使用,平面呈八角形,其设计打破了当时传统的矩形平面形式,是当时太原市最早使用全框架结构和最高的建筑。楼体极具特色的“八角”型建筑设计气韵独具,被人们俗称为“八角楼”。
▲即将竣工的西楼(1976年拍摄)
图源:迎泽发布
西楼的建筑形式,既沿用了苏联建筑中取材高大的特点,又融入中国早期建筑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创造性,是太原市重要的城市景观之一。
▲1977年,“八角大楼”建成使用
图源:山西迎泽宾馆公众号
作为能源重工业基地,山西在全国的经济布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建国时期承担国家能源供应重任,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招商引资、转型发展,迎泽宾馆都一次次圆满完成了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历史重任。
▲1977年年历上的迎泽宾馆西楼与东楼
图源:迎泽发布
▲1991年9月21日山西省“一周两节”活动开幕式
图源:迎泽发布
这座宾馆开业至今,曾先后接待了刘少奇、朱德 、彭真、贺龙、陈毅、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前副总统奎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外国元首和蒙哥马利元帅、郭沫若、梅兰芳、陈香梅、 邵逸夫、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知名人士。
▲迎泽宾馆 资料图
山西督军府旧址
▲山西督军府旧址,现为晋商博物院
图源:晋商博物院
山西督军府旧址,因曾为民国时期山西督军阎锡山的官邸而得名。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州治、府治,明、清为山西巡抚都察院。辛亥革命后曾为山西督军府、太原绥靖公署、山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期间,沦为伪山西省公署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仍为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办公地。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2017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搬迁新址后,太原市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山西督军府旧址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山西督军府旧址历经沧桑,屡经修缮、改建和扩建,一直是山西的政治决策之地。
▲阎锡山改建督军府大门时的图片
此照摄于1932年
旧址坐北朝南,分为东、中、西三条轴线。中线建筑由门楼、9号楼、10号楼、仪门、11号楼、12号楼、渊谊堂、2号楼、3号楼、5号楼、御书楼、小自省堂、梅山钟楼组成,为山西督军府旧址的核心区域。东线为东花园、玉堂春。西线为西花园。旧址现存主体建筑多为民国时期改建或新建,为全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雍正十二年(1734)《山西通志》记载:“巡抚都察院,署在太原府治之东,鼓楼之北,明宣德三年设,巡抚山西、河南二省,后遂专设。建署前照壁一座,石狮雄峙左右辕门,对列东抚绥八郡坊、西提督三关坊、中保厘重任坊。文官厅在左,武职厅在右,大门、二门,西隅有关帝庙、酂侯祠,东西列书吏房。大堂五间,大堂后为川堂,川堂后为二堂,二堂后为内署,署北建御书楼,楼下各建牌坊,东北隅建显临阁。”
▲从鼓楼北眺督军府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将清代的山西巡抚都察院作为山西督军府,分两个阶段进行了修缮与扩建。改建后的督军府仍保留明清布局,坐北朝南,新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带有近代西洋建筑的色彩,但仍不失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风格,兼容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
门楼原为单层悬山顶建筑,为明清时期山西巡抚衙门大门,民国时期将单层的清代巡抚大门改建为重檐歇山顶二层门楼。大门一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设廊,明、次间设板门。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周围廊,檐下四周斗栱、额枋、梁栿均绘有彩画。
大门内两侧为9、10号楼,原为单层廊房,民国时期改建为办公楼房。两建筑平面呈“工”字形,对称布局,重檐砖木结构。中间五间为三层,两翼为二层,每层房檐周饰垂莲柱花罩。
▲仪门
图源:晋商博物院
仪门又称二门,为明清时期山西巡抚衙门第二重门,取“有仪可象”之义。原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中门除遇恭迎上宾、官员任命、重要年节等事项之外,常年封闭,一般官吏出入走两侧便门,文官为东,武官为西。仪门的设立是封建社会等级礼仪制度的体现。民国时期改建仪门为异形歇山顶,并增筑西式石拱券。
▲9号楼
图源:晋商博物院
仪门内两侧为11、12号楼,原为山西巡抚衙门书吏房,按照“文左武右”的原则,东侧自北向南为吏、户、礼三科,西侧自北向南为兵、刑、工三科,与中央六部对应,处理地方事务。民国时期改建为二层办公楼房,均为卷棚顶砖木结构。设有拱形门窗,上下层前檐设廊,精巧实用。
▲渊谊堂
图源:晋商博物院
渊谊堂,原为山西巡抚衙门大堂,是巡抚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迎接圣旨和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1932年拆除重建为二层砖木混合建筑。主体建筑中西合璧,外观为二层,前出抱厦。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一层大厅内存木制隔断,绘“福”“禄”“寿”三星和“米芾拜石”等图案,并题有“民国二十一年阴阳合璧”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为1号楼。1985年将1号楼改造为贵宾接待厅,次年竣工后由薄一波亲笔题写“渊谊堂”。
2、3号楼,原为山西巡抚衙门穿堂、二堂。民国时期改建为办公楼,后因抗战爆发未能完工,至1943年日伪时期方才竣工。两楼南北排列,均为二层砖混结构,两座建筑平面均为“凹”字形,相互连接形成“工”字形结构。2、3号楼均有地下室,且相互连通。
▲2号楼
图源:晋商博物院
5号楼为1953年至1954年新建建筑,该楼竣工后,省政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及省政府办公室即由2号楼搬入。直到省政府搬迁新址前,5号楼一直作为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办公楼。主体建筑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苏式建筑风格,外立面施水磨石。
▲5号楼
图源:晋商博物院
御书楼原本是珍藏皇帝御旨、批文和重要文书资料的场所。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巡行路过山西,在太原的时候亲笔书写了御制诗23首、唐宋诗词14首、匾额9块、对联18副。第二年,当时的山西巡抚噶礼将康熙御书刻成石碑,并建立御书楼珍藏。
▲御书楼
图源:晋商博物院
小自省堂是对应原文瀛湖畔的自省堂而命名的,又称梅山会议厅,于1918年至1919年建造,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会议厅主体结构为中式,内部为木质结构,外部为西洋式砖石结构,仿卷棚顶,整个建筑中西合璧,浑然一体。小自省堂面阔九间,进深八间,上下层中间七间前檐设廊,四面设拱形门窗。厅内四周遍设圆柱,构成上下两层围廊,大厅可容纳5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是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
▲自省堂
图源:晋商博物院
梅山原为明代巡抚都察院堆煤之处,清代沿用之,故名煤山。清光绪年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这里筑成假山。阎锡山任督军时期,改煤山为进山,意为改进山西、山西进步,并修建钟楼。钟楼为西式四层建筑,始建于1919年。钟楼在解放太原时被炸毁,1952年改进山为梅山,在原地重建钟楼,顶部饰五角星。整个梅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站在梅山钟楼之上,督军府景色尽收眼底,是登高远望绝佳之处。
▲梅山
图源:晋商博物院
东花园由内北厅、南厅、中和斋、东偏院及其连通各院的长廊等建筑组成,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民国时期的许多重要接待及宴请都在这里举行。
西花园原为山西巡抚衙门西花园,后不存,如今在这里重新恢复了西花园,设有仿唐、宋、元、明、清的五组建筑和园林景观,雄浑大气中透出温婉细腻。园林以听雨轩为主体建筑,亭池廊桥,绿植密布,曲径通幽。
▲西花园
图源:晋商博物院
2020年12月28日,依托山西督军府旧址建设的晋商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陈展以“天下晋商”为主题,从晋商崛起奠定的深厚基础、称雄海内的辉煌历史、汇通天下的商业奇迹、万里茶道的艰难玉成、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全景再现了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明清晋商敢为人先、创造辉煌的发展历程,成为太原展示文明、宣传文化、教育后代的新型文化地标。
▲晋商博物院全景
图源:晋商博物院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完整目录
前九批全名录
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2项)
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1项)
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0项)
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0项)
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1项)
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98项)
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0项)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100项)
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项目名录
(98项)